关键词
“大乐令” 相关资源
诗文库 正文
议官(中) 北宋 · 李清臣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七一五、《圣宋文选全集》卷二一
天下既然之弊,臣言其端矣,请复为陛下详言所以革之者。
夫爵禄所以分别贤不肖、劝天下为善之具,惟用之有当否轻重耳
在小人则轻,在君子则重,故不可使小人得之也。
易得之则轻,难得之则重,故不可使人易得之也。
多得之则轻,寡得之则重,故不可使人多得之也。
爵禄轻则天下之人不知劝而朝廷轻,爵禄重则天下之人知劝而朝廷重矣。
故爵禄由王者出,而王者不敢易以予人;
天下莫不愿,而王者不敢常以予人。
有私人以赐,无私人以官,有世人以禄,无世人以爵,使天下瞻慕荣向之不足,则君子登功乐职而治道进矣。
故古之圣贤之君,相与谋议于庙堂之上,历数安危治乱之大计,莫不先用人之急而后百事,何哉?
其得失之间,诚足以天下虑也。
《传》曰「法后王」。
尧舜三代之事,虽《诗》、《书》之所详具,不可以复之于今矣;
祖宗之事,皆耆艾耳目之接,其慎惜名器而致天下于治,今何惮而不为之法乎?
开宝之诏,伎术之人不得外补;
天禧之诏,已补者不得辄迁。
所谓廷尉评者固已目为清望官,而责宰相之轻授于人。
爵禄如是之重也!
岁登进士才十数,而杂色入流之人尚寡;
宗戚贵近无浇汰之请,过请者召而戒抑之;
宰相子尚有褐衣未命者,况下此者耶?
乐师以久次乞补外官,太祖弗之许,止以为大乐令
予人如是之难也!
于时省、寺、府、监与郡县之秩皆有定员,随阙授拟,而未尝有家居待岁者。
中外百职或久而不得代,考课院患无闲员以足郡县之阙官。
得之者如是之寡也!
今官选之徒如日中为市,冲冲而来,小有所挟,皆可以得志,或以门荫进,或以小史进,或以医卜工伎进,或富贾人持钱力、茭刍贸而得入,或卫兵之校,百十为辈,舍挺而轩冕。
爵禄之轻也如此。
人主既务以恩泽为治,向者政事之臣,又或破坏故法,瀰漫而诞散之,故阴以卖安于时,而自交于天下,决堤防、注雨露、倒府库、倾纁黄以足进者之心,使大弊流于今而未可以遽息。
予人之易也又如此。
今一官而数人共之,有既去者,有已至者,有将至者,三班吏部审官之籍不啻万官,文武之列十倍于昔,其多也又如此。
祖宗之时而爵禄重,今之世而爵禄轻;
祖宗之时予人之难,今之世而予人之易;
祖宗之时而得之者寡,今之世而得之者多,岂不谓予者之过而谓进者之罪耶?
夫贤者之见贵于天下,有所施为,而众莫不率,以名器待之于上而异于小人也。
将吏之所以令其众,而士卒气慑神耸,以涯分素殊而莫测其尊且大也。
今匹夫一伎之末,仆役趋走之人,而与君子同名而共器。
商贩之贱,知官之可市而得,指日乎坐而为政者,以谓轻于我之千金。
驱呵遮迾之卒,知吾一日皆可以为将吏而办其事,冒慢其上,骄桀而难令。
非所以示天下也。
嘉祐之始也,尝采议臣之策而惩其弊,诏减任子之令,期岁补者为三岁,三岁者为再郊,罢三丞告老及外臣迁任之泽,进士明经约以天圣之中式,而令百司必满实格,不得假小劳、缘他请蹙年而入仕矣。
议者默计之,以谓岁可损千数,施之五六载,其数颇耗,而仕者差澄清矣。
虽然,其弊犹未甚大,艾者污冗之类,因仍而未尽釐也。
深惟陛下行鬻爵之令,不若节财用,缓刀笔奸吏选试之格;
与其赏奸吏,不若节进廉能,汰小人非冀之得;
与其惬满小人之心,不若宽天下良民之力,则祖宗之治可继也。
朝廷久不为此,以嚣怨之生于此耶?
人主弗为而人臣者为之,则嚣怨之所归也。
唐开元之君罢斜封官三千,而天下廓然无事。
惟人主未卓然而为之耳,又何以嚣怨为疑哉!
修乐器表 北魏 · 元孚
 出处:全后魏文卷十九
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大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,数十年间,乃奏成功。
时大集儒士,考其得失。
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,久而方就。
复召公卿,量校合否,论者沸腾,莫有适从。
登被旨敕,并见施用。
往岁大军入洛,戎马交驰,所有乐器,亡失垂尽。
臣至太乐署,问太乐令张乾龟等,云承前以来,置宫悬四箱,栒虡六架。
东北架编黄钟之磬十四,虽器名黄钟,而声实夷则,考之音制,不甚谐韵。
姑洗悬于东北,太蔟编于西北,蕤宾列于西南,并皆器象差位,调律不和。
又有仪钟十四,虚悬架首,初不叩击,今便删废,以从正则。
臣今据《周礼》凫氏修广之规,磬氏倨句之法,吹律求声,叩钟求音,损除繁杂,讨论实录,依十二月为十二宫,各准辰次,当位悬设,月声既备,随用击奏,则会还相为宫之义,又得律吕相生之体。
今量钟磬之数,各以十二架为定(《魏书·临淮王谭附传》)
详定雅乐疏周世宗显德六年正月 五代至宋初 · 张昭
 出处: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四、全宋文卷九
昔帝鸿氏之制乐也,将以范围天地,协和人神,候八节之风声,测四时之正气。
气之清浊不可以笔授,声之善否不可以口传,故凫氏铸金,伶伦截竹,为律吕相生之算,宫商正和之音。
乃播之于管弦,宣之于钟石,然后覆载之情䜣合,阴阳之气和同,八风从律而不奸,五色成文而不乱,空桑、孤竹之韵足以礼神,《云门》、《大夏》之容无亏观德。
然月律有旋宫之法,备于太师之职。
经秦灭学,雅道陵夷。
汉初制氏所调,惟存鼓舞,旋宫十二均更用之法,世莫得闻。
汉元帝时京房善《易》别音,探求古义,以《周官》均法,每月更用五音。
乃立准调,旋相为宫,成六十调。
又以日法析为三百六十,传于乐府,而编悬复旧,律吕无差。
遭汉中微,雅音沦缺。
京房准法,屡有言者,事终不成。
钱乐空记其名,沈重但条其说。
六十律法,寂寥不传。
梁武帝素精音律,自造四通十二律以叙八音。
又引古五正二变之音,旋相为宫,得八十四调,与律准所调,音同数异。
侯景之乱,其音又绝。
隋朝初定雅乐,群党沮议,历载不成。
沛公郑译龟兹琵琶七音,以应月律,五正二变,七调克谐,旋相为宫,复为八十四调。
工人万宝常又减其丝数,稍令古淡。
隋高祖不重雅乐,令儒官集议。
博士何妥驳奏,其郑、万所奏八十四调并废。
隋氏郊庙所奏,惟黄钟一均,与五郊迎气,杂用蕤宾,但七调而已;
其馀五钟,悬而不作。
三朝宴乐,用缦乐九部,迄于革命,未能改更。
唐太宗爰命旧工祖孝孙、张文收整比郑译、万宝常所均七音八十四调,方得丝管并施,钟石俱奏,七始之音复振,四厢之韵皆调。
自安、史乱离,咸秦荡覆,崇牙树羽之器扫地无馀,戛击搏拊之工穷年不嗣。
郊庙所奏,何异南箕?
波荡不还,知音殆绝。
臣等窃以音之所起,出自人心,夔、旷不能常泰,人亡则音息,世乱则乐崩。
若不深知礼乐之情,安能明制作之本?
陛下心苞万化,学富三雍。
观兵耀武之功,已光鸿业;
尊祖礼神之致,尤轸皇情。
乃眷奉常,痛沦乐职。
亲阅四悬之器,思复九奏之音。
爰命廷臣,重调钟律。
枢密使王朴京房之准法,练梁武之通音,考郑译、宝常之七均,校孝孙、文收之九变。
积累以审其度,听声诗以测其情。
依权衡嘉量之前文,得备数和声之大旨,施于钟虡,足洽《箫韶》。
臣等今月十九日太常寺集,命大乐令贾峻奏王朴新法黄钟调七均,音律和谐,不相凌越。
其馀十一管诸调,望依新法教习,以备礼寺施用。
其五郊天地、宗庙、社稷、三朝大礼,合用十二管诸调,并载唐史、《开元礼》,近代常行。
广顺中太常卿边蔚奉敕定前件祠祭朝会舞名、乐曲、歌词,寺司合有簿籍。
伏恐所定与新法曲调声韵不协,请下太常寺检详校试,如或乖舛,请本寺依新法声调,别撰乐章、舞曲,令歌者诵习,永为一代之法,以光六乐之书。
按:《全唐文》卷八六四。又见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九四胡三省注。
延和殿奏新乐赋(成德之老,来奏新乐。)1088年12月28日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五○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一、《渊鉴类函》卷一八四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皇帝践祚之三载也,治道旁达,王功告成。
御延和之高拱,奏元祐之新声。
翕然便坐之前,初观击拊;
允也德音之作,皆协和平。
自昔钟律不调,工师失职。
郑卫之声既盛,雅颂之音殆息。
时有作者,仅存遗则
于魏则大乐令夔,在汉则河间王德
俾后世之有考,赖斯人之用力。
时移事改,嗟制作之各殊;
昔是今非,知高下之孰得?
爰有耆德,适丁盛时。
以谓乐之作也,臣尝学之。
顾近世之所用,校古人而失宜。
岘下朴律,犹有太高之弊;
瑗改照尺,不知同失于斯。
是用稽《周官》之旧法而均其分寸,验太府之见尺而审其毫釐。
铸器而成,庶几改数以正度
具书以献,孰谓体知而无师。
时维帝俞,眷兹元老。
虽退身而安逸,未忘心于论讨
铿然钟磬之调适,灿然笋簴之华好。
聊即便安之所,奏黄钟而歌大成;
行咏文明之章,荐英祖而享神考
尔乃停法部之役,而众工莫与;
太常之业,而迩臣必陪。
天听聪明而下就,时风和协以徐回。
歌曲既登,将叹贯珠之美;
韶音可合,庶观仪凤之来。
斯盖世格文明,俗跻仁寿。
天地之和既应,金石之乐可奏。
延英旁瞩,念故老之不来;
讲武前临,消群慝之交搆。
然则律制既立,治功日新。
号令皆发而中节,磬筦无闻于夺伦。
上以导和气于宫掖,下以胥悦豫于臣邻。
以清浊任意而相讥,何忧工玉;
谓宫商各谐而自遂,无愧音臣。
呜呼,赵铎固中于宫商,周尺仍分于清浊。
道欲详解,事资学博
傥非夔、旷之徒,孰能正一代之乐?
奉诏详定乐律奏景祐五年九月 北宋 · 宋绶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九九、《宋会要辑稿》乐二之二○(第一册第三○一页)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二二、《宋史纪事本末》卷二八
参详李照新乐,比旧乐减下三律,众论以为无所依据,欲望将来郊庙行礼,且用和岘所定旧乐。
兼得大乐令仲辛等状,称旧乐钟磬内不经李照镌磨者见存馀七架,将来郊庙殿庭,可以互换祗应。